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学作文 中学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zmhk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

2.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案_小数分数的互化

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与最大公因数》教案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质数和合数》教案

6.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习难点 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6分钟)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1/7 3/2 4/9 12/47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把假分数取出来,让学生观察。

        2.观察以上假分数,根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2))。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教学例3。

        1.把 3/3 8/4 化成整数。

        (1)课件出示例3(1)的圆形图,提问:分别用分数怎样表示?

        (2)讨论:如何把 3/3、8/4 化成整数?

        2.把 7/3 、6/5 化成带分数。

        (1)提问: 7/3 、6/5 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情况怎样转化?

        (2)交流讨论方法。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把 化成带分数。

        3.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学案

        1.根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进行分类,汇报交流。

        2.交流假分数的分类情况。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1)看课件,回答用3/3 、8/4 表示。

        (2)同桌讨论后交流:①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3 =3?3=1,②根据分数的意义是1,可以想 3/3 里面有3个1/3 。

        2.(1)思考老师的提问。

        (2)讨论后交流:① 7/3 是 6/3 和 1/3 合成的数,等于2 1/3 。②也可以用7?3=21,商2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1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巩固练习。(14分钟)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55页第4,第56页第6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习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课后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主要采用方法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又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结果,结合直观图解释。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索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优化各自的想法,教师做?画龙点睛?式的引导。

        课后习题

        1.写出下面的带分数。

        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1.读出下面的带分数。

        3 1/8读作:_____________

        70 3/57读作:_____________

        2 4/79读作: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的带分数。

        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答案:8 15 23

        3.填一填。

        (1)23?9= ( )/( )

        (2)6= 12/( ) =( )/3 = ( )/5 = 24/( )

        (3)3 1/2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2小时做17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答:张师傅做得快。

        板书

        真分数和假分数 (2)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

        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

        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

        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价值,渗透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 2、对假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想一想,前几节课咱们都学了那些知识?

        1、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各表示什么?

        2、2/3 、 6/7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说出 5/6 、3/4 、 7/8 的分数单位及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各表示什么?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分子表示被除数,分母表示除数,分数线表示除号。

        5、2/3、6/7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3

        6/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6份,用分数表示是6/7

        6、说出 5/6、3/4、7/8 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真分数。

        (1)课件出示例1直观图,

        观察下面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2)比较例1中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发现这3个分数有什么特点?(1/3、3/4、5/6的分子都比分母小)。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3)联系直观图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 板书:小于1

        小结:像1/3、3/4、5/6这样的分数都叫做真分数。

        提问:谁来总结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有什么特点?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

        (板书: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4)让学生说几个真分数。

        2、认识假分数。

        (1)课件出示例2 直观图,

        观察下面每组图形所表示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2)比较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会发现什么? 板书:分子等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

        (3)联系直观图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3/3=1,8/4和11/5都大于1) 板书:等于1、大于1

        (4)像3/3、8/4、11/5这些分数都是假分数,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假分数

        (5)假分数有什么特征?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吗?举例说说。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者等于1 。

        如:5/3,6/2,13/2,15/4......

        3、小活动:让学生说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同桌之间互相说)

        4、练习: 说出分母是6的所有真分数。 说出分子是6的所有假分数。 说一些分子是6的真分数。 说一些分母是6的假分数。

        5、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圆纸片表示一个真分数和一个假分数。

        6、总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者等于1 。

        三、巩固提高

        1、做一做:

        (1)、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把上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2、思维训练,练习:

        写出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分数,并说明理由。

        下面这些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为什么?

        3、判断:

        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②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③ 分子不小于分母的分数都是假分数。( )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知识?对分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案_小数分数的互化

        #教案# 导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1、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

        3、充分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吸引学生注意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4、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中,我由图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在教学没有充分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让学生都使用彩笔绘画、涂色,而不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如剪拼、等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以后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在其中,对学困生要求不要过高。一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往往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备课活动一直被看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2)能力目标: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总结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化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近,和我们同一学年的明明和欢欢,遇到了一些关于分数和小数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解决吗?(愿意)同学们非常乐于助人,要想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 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 (出示灯片)

       2、填空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

       (2) 0.9 表示( )分之( )。 0.07 表示( )分之( )。

       0.013表示( )分之( )。 4.27 表示( )又( )分之( )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孕显活力

       探索发现,理解题意

       1.同学们对分数和小数的这些知识掌握的真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和欢欢,遇到了什么难题?

       (出示灯片)学校手工课上教同学们编中国结,欢欢编的中国结用了0.6米红绳,明明编的中国结用了3/5 米的红绳,谁用得红绳多?为什么?(指名读题)

       师:要想知道谁用得红绳多,实际就是求什么?生: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

       怎样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以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态度。]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智慧解决问题,有没有信心?让我们一起看合作要求。

       探究要求:

       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先独立思考,把方法记录下来,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汇报。

       (3)因为3/5=3?5=0.6,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用三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下面就请第一名同学汇报

       (1)根据小数的意义,在线段图上找到0.6,明确就是6/10

       师:他是根据分数与小数的意义,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实在是太棒了

       (2)下面就请第二名同学汇报

       生:因为0.6= 6/10= 3/5,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你能说说理由吗?生1:利用小数的意义,因为0.6里有6个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六,就是6/10,约分后是3/5。

       师:他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与分数比较大小,他这种方法非常好,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掌握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外显活力

       师:那老师再出几道,1,2,3位小数,你能用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做出来吗?

       合作要求:1、把 0.3,0.15,0.543化成分数, 你发现了什么?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生1: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生2: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3.师:谁来总结一下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和注意点。(出示灯片)

       生:小数化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 约分。

       师:老师相信大家运用这个规律,在做小数化分数的时候会做得更快,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快速地做下面的题

       (3)(出示灯片)练一练:把?0.07,0.24,0.123,1.05化成分数。用作业本试着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那么分数又该怎样化成小数呢?

       下面就请第三名同学汇报

       (4)因为3/5=3?5=0.6,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师:他是用分数化小数(板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说说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尽的,怎么办:

       4.利用分数化小数的算法,探究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出示灯片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2)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做下面一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灯片)练习题:把3/4,1/2,4/7化成小数。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小数的意义,逐步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合作学习。]

       四.突破难点,外显活力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但有些分数的分母比较特殊,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呢?

       (灯片)交流讨论:请观察下面几个分数分母的特点,你能找到更巧妙的方法把他们化成小数吗?想好后组内交流。

       把9/10,43/100,7/25化成小数。

       生1:象9/10,43/100,这样,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化成小数。

       生2:象7/25,这样,分母是10、100、1000 ?的因数的,可以通分化成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再直接化成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了分数化小数的两种特殊的方法,再加上之前我们总结的分数化小数一般方法,一共有三种方法,谁来说说分数化小数的三种方法?

       出示灯片:方法(齐读)

       希望大家在做分数化小数的实际做题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方法,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对于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直接化成小数,于是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此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拓展延伸,丰富活力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是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基本题型

       (1)数学书99页1题

       学生观察图,结合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思考并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图中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数学书99页3题

       学生先独立连线,然后集体交流方法。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数,然后与下面的分数比较;也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再与上面的小数比较。

       2.灵活题型,

       有三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甲用了 3/4 时,乙用了0.8时,丙用了3/25时,你能比较出哪位同学登得快吗?先试着做,然后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做这道题都是用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为什么不用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呢?

       生:小数化分数的方法麻烦,分母不同得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比较大小

       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时,一般都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比较大小简便。

       3. 知识拓展,100页,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其实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请你自学教材第100 页的?你知道吗?,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灯片)思考:

       (1)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

       (2)7/8,7/25,7/40,7/9.7/30,7/44,这些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生: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 和5 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 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分数蕴含着许多奥秘,只要你们仔细研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既关注了全体学生,又照顾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让学生合理运用互化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六.总结升华,创造活力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让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

       (1) 0.6= 6/10= 3/5,

       因为3/5=3/5

       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分数化小数

       (2)3/5=3?5=0.6,

       因为0.6=0.6

       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教学反思:

       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探索规律,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探究,我让学生在练习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引导学生把分数按照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进行分类,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小学数学提分方法

       1、不乱买辅导书。

       关于数学,从发第一张卷子起到最后一张我全部留着,厚厚的三打。这些卷子留好后,你从第一张看的时候和辅导书是一样一样的,因为复习的时候都是按章节来的,所以条目很清晰。当然程度较差的建议挑选一两本适合自己的资料,做精做细。

       2、每一张卷子不留题。

       不留错题和不明白的题,把每一个题目都弄明白,不会的就去问别人问老师。我一开始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因为我基础太差了,可能我不会的题其实只是一个公式题,所以我都是问周围的同学,所幸我周围一圈学霸,每一个都被我问烦了要,在这里要感谢一下他们。

       3、考纲里面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从定理,推导,例题,课后习题,每一步,都要求你自己去做。

       不要不耐烦,不要觉得好像很无聊,你是菜鸟,你难道还想着大鹏展翅吗?

       实际一点。然后,每一次的研读,你都会发现不同的 心得体会 ,这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接下来就是,写下你的心得体会。然后,找到这个单元相关的习题,开挂,刷题。

       在刷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我对这个知识点并没有我自己想的理解透彻了,我只是理解了表面。这时候,你就进入状态了。

       拿出你的笔记,开始写,你错的这道题,你为什么错,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有时候,一道题可以花费我1个多小时的时间,写了慢慢两张活页,但这恰恰加深了你对这个知识原理的理解,相信我,是值得的。

       然后,在未来的每个日子里面,你遇到相同的类型题的时候,就整理在一起,时间一久,你慢慢就会发现,其实还真的错来错去就是那么几个知识点。你理解透彻,你的分数就上来了。

       4、整理错题。

       我一开始也是错太多,尤其单元复习什么的,有的时候一张卷子就会一两道,所以这种我就会把卷子留好,答题步骤写在空白的地方或者便利贴上。我说过老师初三复习发的卷子我从第一章都留着,所以错题太多的卷子留好了也相当于错题本的。周末的时候就翻一翻错的题(因为写好了步骤,所以复习很容易的。)

       错题其实没有什么顺序,我就是做到一个错题觉得有价值就放在错题本上了,复习的时候也不用管顺序什么的,只是督促自己不重复犯错,这个错题本在考试前翻一翻做一做会很有帮助!

       5、整理笔记。

       关于数学的笔记我有两本,一本是我们老师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一些公式的记忆以及法则概念之类的(这个要好好记!做题的时候经常用到!没有公式做题简直是?...... )另一本是关于一些好题难题错题典型题,把这些题从纸上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再做一遍,到考前我把这个错题本又全部重新做了一遍。

       6、关于卷子。

       由于笔记要剪下来(这年头谁还自己抄题快去给我站墙角!)贴到笔记上,所以我都是要两张卷子(老师都是直接问谁要两张自己留下就行),两张卷子一张自己做,另一张用来剪题(有的时候正反面都有就很讨厌啦所以我有的时候拿三张)

       ps:

       自己做的那张卷子,做完听题的时候要做好标记,我有一套晨光的彩色笔,还蛮好用,把不会的题在题号标一种颜色,会但是典型的一种颜色。一定要把做题过程在卷子上写清楚!一定要把做题过程在卷子上写清楚!一定要把做题过程在卷子上写清楚!重要的事说三遍!否则你看卷子时说忘就忘哭都没地方哭

       7、每天限时训练一套试卷。

       不是为了知识方面的,而是做多了之后,你每一题要用多少时间,怎么做才最适合你等方面你都会摸的很清楚自然而然把速度加快了。因为考试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摸不清卷子的底,赶时间的时候把题目都做错了。我是在考前三个月才开始那么做的,特别有效,可是我一直在后悔没早点开始,有能力就尽早开始这种模式!

        让孩子学好数学的诀窍

       1、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数学,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那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如何判定你已经写完了?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有时,你做家务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题给他做,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几何图形,叫孩子说说这个像什么?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说像大饼;像圆圆的月亮;像妈妈漂亮外衣的纽扣等等。只要是圆的,不管说什么都对,说得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2、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编的题, 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丰富生活知识。

       养金鱼是小孩子挺喜欢的事。为让孩子做减法,可编制?金鱼缸中有5条金鱼,死了一条,还剩下几条?有过养金鱼经验的孩子不一定就简单的回答4条,他要提出这条死了的金鱼捞出来了没有?这样他就有两个答案:4条或5条。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可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丰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为两类。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决定。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动、植物分,或按海产类或非海水类分,也可按炒菜、汤菜分;冷菜、热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学一点分类思想,还丰富了生活知识。

       3、能动手操作的题,父母不要给出答案,让孩子去操作、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孩子都看过能伸缩的活动推拉门或防盗窗,这些门或窗的结构是四边形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边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围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压一压,看那个会变形。让孩子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领悟出某些结论,为创造发明打下基础。

       总之,孩子良好的学习素质一半来自家长的熏陶。给孩子提问题,也要讲究方法,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能激发兴趣,开发智力,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儿童学数学的游戏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那么家长该怎么选择呢?下面推荐的几种游戏,对于宝宝在数学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

       倒述数字

       倒述数字要求儿童将大人口授的一串数字以相反的次序倒述出来,如口授123时倒述为321。在倒述数字时不容许看写出来的数字,或自己用毛将口授的数字用笔写下来。这要求儿童十分注意听,马上将数字记忆,同时要用心去想即是通过逆向思维将数字的次序倒着背出来。1987年调查中发现有8.5%的4岁儿童和72.5%的5岁儿童中能倒述2位数;有7.4%的5岁儿童,有74.5%的70个月儿童,有98.5%的76个月时能倒述3位数。1995年发现4岁时有82%人能倒述2位数,有25%人能倒述3位数,还有10.2%人能倒述5位、3.4%能倒述6位数。比内L-M量表要求7岁倒述3位,9岁倒述4位,12岁倒述5位,只有高智商成人才能倒述6位数。韦氏1950年指出,复述和倒述数字是一种测定智力的方法。如果成人不会复述5位数和倒述3位数,有90%的可能性诊断为智力低下和记忆缺陷,他们不能集中精力来完成任何艰苦的工作。

       知道自己几岁

       从10个月起,如果大人问?你几岁?时,宝宝会竖起食回答,到15个月时就会自己说?1岁?。说话较迟的宝宝到28个月时就会自己说?两岁?。但是比内量表和格塞尔量表都认为应当5岁才能正确回答自己折年龄。

       画正方形

       3岁左右的儿童画出的正方形要求至少有一个是直角。我国儿童从30个月就可以学会画下方形,较迟的也在44个月学会了。因为许多汉字是正方形的,孩子们从阅读中看惯了正方形文字,有些家长也让两岁半前后的宝宝学写汉字,所以画正方形对我国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学画正方形的年龄比内量表规定为5岁,格塞尔规定为4岁半,平时筛查用的DSST量表(旨兰克伯格1967)定为4-5岁。

       认识硬币和找钱

       在50个月时有74.6%的儿童会认3种硬币,到53个月时有76.8%的儿童会用1和2分凑成5分,或1角,5角凑成1元。有78.2%的5-6岁儿童学会用硬币做买卖的游戏。

       比内规定6岁时能认4种硬币,美国有1分,5分,1角,25分四种。比内L-M量表规定在9岁时学会找钱,即从35分之内找钱。我国钱币10进制,可能较容易,不过提前3-4年也很可观了。

        猜你喜欢:

        1.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

        2.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 教学设计

        3.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教案

        4.五年级数学下册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5.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

        6.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反思 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与最大公因数》教案

        #教案# 导语《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

        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

        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三、认识长方体

        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称为相对的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长方体有12条棱,同方向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8个顶点。

        3.接着教师出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告诉学生这也是长方体,在它的6个面中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在长方体中,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指导学生进行想象。

        (1)师:①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体的知识,回忆一下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联系生活实际中你们见到的一些实物,说说它们的面、棱、顶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各抒己见,进行讨论)。②谁能说说教室这个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出示长方体模型。①师: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哪几个面?②一般我们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③出示透视图。告诉学生:这幅图称为长方体的透视图。

        (3)尝试练习: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长方体,说明哪些不是长方体,为什么。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指导学生观察模型,指着模型的一个顶点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几条棱?是哪三条棱?告诉学生: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我们把横的棱长称为长,纵的棱长称为宽,竖的棱长称为高。

        (2)教师取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把同一模型换三个位置,分别由学生指出它的长、宽、高。

        (3)要求学生拿出各自带着的录音磁带盒,要求:①在教师规定的统一摆放位置,分别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②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摆放位置,量出长、宽、高并报出数据,让其他学生猜出报数据学生测量时的摆放位置。

        (4)尝试练习(略)。

        四、认识正方体

        1.以练习一第1题,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5厘米的立体图形为例,告诉学生:“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2.学生取出正方体学具,教师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12条棱的长度,观察6个面的形状和大小。教师提出问题:发现了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本,根据课本的叙述,要求学生讲出:(1)正方体的特征。(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五、总结比较

        师:我们分别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请取出按照练习二十二第5题要求制作的纸样,再请大家比较比较: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两者的关系怎样?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

        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质数和合数》教案

       《约分与最大公因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打好铺垫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因数的知识,你能举例说一下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因数吗?(学生举例。)谁还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举例说一下?

        2、理解了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8的因数有哪些吗?(找同学回答)师:这位同学找全了吗?这位同学做到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你能介绍一下你找因数的方法吗?表扬:讲的太清楚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或:思考一下,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12的因数呢?

        师:看来大家对因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牢固,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就和因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做一个小游戏来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7张数字卡片。(1、2、3、4、6、8、12)

        (1)请7位同学上台任选一张卡片。记清你卡片上的数字,把你的数字卡放在胸前,面朝大家。

        (2)是8的因数的请站在左边,是12的因数的请站在右边。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4))师问:你们发现了吗?

        (5)师:1、2、4既是4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用句简单的话说: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6)师问:同学们观察,8和12的最大的公因数是几呢?(4)

        (7)4是8和12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把4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大公因数》。

        (9)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10)除了用上面这种方法表示公因数

        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过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小组合作: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你能试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合作要求:(四人一组)

        (1)讨论用什么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答题纸上写出你们组是怎样找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2、汇报交流反馈。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1,2,3,6,9,18.再看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或者是:先找出27的因数:1,3,9,27;再看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 先写出18 的因数:1 , 2 , 3 , 6 , 9 , 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 的因数是不是27 的因数,9 是27 的因数,所以9 是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4、这些方法都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观察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的好,接下来是不是会表现的更出色呢?

        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优秀的自己!

        1、求出 4和8、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概括总结,并课件出示发现: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求出 2和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3、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数共有3种情况。

        (3种:成倍数关系的;公因数只有1的;一般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和公因数只有1时可以直接判断出最大公因数。一般情况的采用列举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五)、巩固提高。

        刚才大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数学才能,还突显了自己的探索能力,那么,我相信老师带来的这些问题同学们就更不在话下了。

        1. 填空。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 9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3 C. 4 D. 9

        (2) 16 和 48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4 B. 6 C. 8 D. 16

        (3)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甲数 C. 乙数 D. 甲、乙两数的积

        3、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 (4) (18) (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除了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老师这里还有两种更简便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种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课件演示。

        另一种是:短除法

        这两种方法我们只是了解一下,在这里就不具体研究了,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自学教材61页的这部分知识。

 《约分与最大公因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让老师先来考考你吧!

        课件出示:

        师:你能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指名回答

        追问:这里的2和3是分子分母的什么?(公因数)

        师:你能说一说这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解决的吗?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指名回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分数的基本性质吧!

        师:再来想一想怎样直接把18/24化成和它相等的3/4呢?(课件出示)

        生:分子分母同时除以6.

        师:这里的6是分子分母的什么?(最大公因数)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把18/24变成9/12和3/4以后分数的分子分母比原来怎么样了?

        生:变小了

        师:分数的大小变了吗?

        生:没变

        引出概念: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约分的概念。

        生齐读。

        师:你认为在约分的概念里哪句话最重要?

        汇报: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小

        (板书这两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约分的有关知识!

        ? 探究约分的方法

        1. 课件出示例4。

        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按照题目要求也就是把24/30怎么样?为什么?

        汇报:把24/30约分,因为题目要求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比较小,而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这就是约分。

        (鼓励,看来你对约分的概念理解的非常深刻)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对24/30进行约分,把约分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指导。

        汇报并说出约分的方法。

        (课件出示四种方法)。

        师:同学们约分的方法可真多!谁来说一说这里的2﹑3﹑6是24和30的什么数呢?(公因数)

        师:也就是说约分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生: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

        师:这就是约分的方法

        课件出示:(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

        师:我们先来看前两种约分的方法,这里约分后的结果12/15和8/10还能继续约分吗?

        继续约分之后是多少?

        生:继续约分之后是4/5

        追问:4/5还能继续约分吗?

        生:不能,因为现在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分子分母不能变的更小。

        回答的非常棒,请把掌声送给他!

        师:也就是说约分时能用公因数1去除分子分母吗?(不能)

        这样看来约分的方法(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1除外。(课件出示)

        师:像4/5这样,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板书)

        强调:在约分时我们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生思考后汇报,并说出为什么是最简分数。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约分后等于最简分数4/5的这两种方法,第三种方法经过几次约分得到4/5?(两次)

        第四种方法呢?(一次)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啊?

        生:我更喜欢第四种,因为它一次就能约成最简分数。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这里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了谁?

        生: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你说的非常棒!请把掌声送给她!

        师:在约分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用最大公因数去除,这样一次就能约成最简分数。

        2. 对于这两种约分成4/5的方法我们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请同学们结合着问题自学这种简便写法。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指名汇报

        师同步板书。

        ? 巩固练习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最简分数以及怎么样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老师这儿有一组分数(出示课本65页?做一做?第一题),你能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到哪些是最简分数吗?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强调什么是最简分数。

        剩下的分数你能用刚学的简便写法约成最简分数吗?请完成在课本上。

        指名回答,引导说出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2. 老师这儿还有两行分数,你能继续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吗?请大家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下面让我们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

        汇报。

        强调按要求用最简分数表示。

        2.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这儿有两组分数,(课件出示)

        问:它们的分母相同吗?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吗?

        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

        强调用约分的方法。(对于用把分子分母变大的方法也给予赞赏)。

        四.全课总结

        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到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在浩瀚的分数海洋里,最简分数就像一粒粒的金子,通过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

       《质数和合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习题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5)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7)在自然数中,有无限多个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

        板书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质数和合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并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2.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学习难点 灵活地运用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7分钟)

        1.课件出示:

        (1)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2.找出2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课件出示)

        (1)奇数有:

        (2)偶数有:

        (3)质数有:

        (4)合数有: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总结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18分钟)

        1.课件出示例2,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几个奇数、偶数然后加起来,通过探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

        4.验证猜想

        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学案

        1.回顾学过的概念。

        (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1)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2)偶数有:0、2、4、6、8、10、12、14、16、18、20

        (3)质数有:2、3、5、7、11、13、17、19

        (4)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

        2.偶数+奇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3.小结: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4.验证交流。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6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7页第6、7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读一读教材第17页?你知道吗?

        课后小结

        在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强交流,探索规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本节课首先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来引入新课,然后采用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的奇偶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练习题的设计也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习题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在2,3,4,5?中,除了合数以外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一定是合数,并且所有的质数一定是奇数。( )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 )

        答案:(1)?(2)?(3)?(4)?

        2.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在结果是奇数的算式下画横线,在结果是偶数的算式下面画波浪线)

        328+736 836-655

        1000-427-144

        1+2+3+4?+19

        23?16-11?7

        答案:328+736 836-655

        1000-427-144

        1+2+3+4?+19

        23?16-11?7

        板书

        质数和合数 (2)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4.验证交流。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28 30和18 8和9 11和33 12和42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知道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选边长是1 dm、2 dm、4 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5题。

        此题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6题。

        此题也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则每排的人数必须既是48,又是36的因数,要使每排的人数最多,所以要找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理解题意即可完成。

        3.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9题。

        此题检查学生当两数是倍数关系、互质关系、一般关系情况下求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参考答案:

        5.长方形的边长是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是10 cm,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10cm。

        6.每排人数是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12人。

        男生:48?12=4(排) 女生:36?12=3(排)

        9.(1)A (2)C (3)C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7、8、10题。

 《因数和倍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工具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佳爸是佳佳的爸爸,佳佳是佳爸的儿子。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数与数回见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大平米,认识这些吗?(课件出示:0,1,2,3,4,5?)

        这些自然数。(课件去?0?)

        去0后这又是什么数?(非零自然数中。)这节课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中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理解整除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前面学习中,我们见过下面的算式。

        12?2=6 8?3=2?2 30?6=5 19?7=2?5 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

        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分类所得:

        第

        一

        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

        二

        类

        8?3=2?2 9?5=1.8

        19?7=2?5 26?8=3.25

        (3)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观察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2、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

        12?2=6中,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由此可知:(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3、总结归纳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注意: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5、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36?13 75?25 81?9

        6、教学例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也可以这样用图表示。

        18的因数

        1,2,3,

        6,9,18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7、教学例3

        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2的倍数

        2,4,6,

        8,10,12,

        14,?

        3的倍数有哪些?5呢?

        8、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后小结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后习题

        1、填空。

        (1)36是4的( )数。

        (2)5是25的( )。

        (3)2.5是0.5的( )倍。

        2、下面各组数中,有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18和3 (2)120和60 (3)45和15 (4)33和7

        3、24和35的因数都有哪些?

        板书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