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学作文 中学作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接下来,我将针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接下来,我将针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的话题。

1.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2.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5.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运用除法算数。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二

教学内容 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三(五)十五   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 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 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 ()五二十五

        ()四十二 四()十六

        四()二十 ()五十五

        ()四十二 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

        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

        三(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

        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

        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校园主题图)

        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交流、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学生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

        师: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

        (2)教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边

        顶点

        (尖尖的)边(直直的)

        (3)学画角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许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角

        师:你愿意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先画(),再画()

        注意: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设计理念: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角的大小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角变大了,边有没有变化?

        师:相反,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角变小?

        生1: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变化?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师拿一个活动角,慢慢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变化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论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帮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欣赏生活中角的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

        《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三、优化流程,突出主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引导探索,训练技能。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

        1、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

        2、笔算

        (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4)做练习十四第11题。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

        (6)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四第14、15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2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

        板书设计:

        除 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⑴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⑶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⑷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⑴、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⑵、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⑶、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⑴、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⑶、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二年级# 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篇二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设计说明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①学生列出算式:15÷5=3(个)。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检验。

        3、总结。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篇三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5.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游戏法。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说一说地图上怎样确认东、南、西、北?

        2、教室的东、南、西、北各在你的哪一面?让学生指一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灵武的某个街道的平面图,有一位老爷爷送孙子从学校出来,迷失了方向,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这位老爷爷辨别方向。

        板书:辨别方向。

        生:愿意。

        师:同学们各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帮助这位老爷爷辩清方向。

        三、自主尝试,探究兴趣。

        1、从已知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有哪些建筑物?说一说学校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各有哪些建筑物?

        (2)完成填一填。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2、探究新知,辨别其余四个方向。

        师:你认为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生:北西方向。

        生:西北方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又偏向西面,所以是西北、北西也对,但习惯上叫西北。

        师:你说的很对,也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3、合作交流:

        小组商量:其它的三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4、巩固新知。

        全班交流拐角四个建筑物的方向。

        四、引出方向板。

        师:同学们以后如果迷了路,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辩明方向呢?

        生:看太阳、北极星、指南针

        师:我还有一个方法,能很快辨别八个方向,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呢?

        生:想。

        (1)教师出示方向板,介绍方向板的用途,然后给每人发一个方向板(给定一个方向),根据刚才的'辨认结果,在方向板上试着填写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2)同桌互相纠正方向板,填写正确的互相给一个喜欢的奖励。

        五、运用方向板。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向板,指一指教室里的八个方向。

        2、找朋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利用方向板指一指各自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有哪些朋友?

        3、做游戏:(教师给学生发一些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找相应的位置并进行评价)

        4、同桌交流:说一说教室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有哪些物体?

        六、巩固提高,深化新知。

        1、指名说:

        A、说一说我们的首都在哪里?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B、用投影仪出示中国行政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我们家乡的什么方向?

        2、小组交流。

        A、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B、大致在北京的东北方向。

        C、大致在北京的东南方向。

        D、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七、教师小结:

        1、本节课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对老师有哪些建议?

        2、同桌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八、布置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到操场上看一看,记一记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可以用文字写也可以画出来)下一节课我们比一比谁观察的仔细,谁辨别的准确。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教师始终没有指明新知,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

        2、教学能抓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利用老爷爷迷路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爷爷辨别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3、本节课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先让学生找出正东、正北有哪些建筑物,然后引出四个拐角的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再由辨认一个方向、一个物体或人到辨认一个方向有几个地方或人,层层深入,使学生学习的新知不断深化。

        4、教学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找朋友、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操场的各个方向有哪些物体等,让学生学会辨别方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不但学会在教室内、地图上辨别方向,而且还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P75~76

        二、教学目标:

        1、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75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

        (1)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练习题3

        4、完成练习题4

        5、完成练习题5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作业:

        课本P76中的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