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
千字文全文诵读
zmhk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千字文全文诵读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千字文全文诵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经典诵读 |《千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千字文全文诵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陈根委翳”
2.千字文全文诵读带拼音和解释
3.千字文的注释译文
4.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具膳餐饭”
5.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嫡后嗣续”
6.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假途灭虢”
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陈根委翳”
在喧闹中修一颗沉静的心,注重细节,说话谨慎。《千字文》里如是说~
今天《千字文》说的是老树根蜿蜒曲折,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只有远游的鲲鹏独立翱翔,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全是书袋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陈根,是老树根,委翳,是枯萎衰败,荒芜幽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陈根倒伏,落叶在风中飘散。
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庄子有《逍遥游》讲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很多人都觉得鲲就是“鵾”,实际上不是。庄子的“鲲”境界更高远。 鵾,其实就是比鹤大一点的一种鸟。鵾与鹤都是喜欢独居,性情孤傲的鸟,鵾可以飞很高,所以称“游鹍独运”。凌,是向上升高,摩,是接近,绛霄,是紫红色的云。“凌摩绛霄”的意思就是高飞接天,直冲九霄。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耽是沉浸、沉恋、入迷,寓是寄托,玩市是热闹的集市、游玩的场所。“耽读玩市”是在噪杂的市场里还能潜心读书,对外面的一切境界充耳不闻, 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汉学者王充 。“寓目囊箱”也是说,在王充眼里只有书囊和书箱,除此而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唯物论主义者,博通百家学说。年轻时游学洛阳,因家境不富,买不起书,便经常到书肆站立着看书,可以过目成诵。他曾做过小官,但不久就辞官回乡,一面教书,一面著书立说。他以毕生心血写下四部哲学巨著:《讥俗》、《政务》、《养生》、《论衡》,但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部。 《论衡》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易是轻易、疏忽;輶是一种很轻巧的车子,有轻忽、轻率的意思。对一些小事很容易轻视、疏忽叫“易輶”。“攸畏”是所畏,有所畏惧。不要轻视小事,不要疏忽很容易的事情,人往往是在阴沟里翻船,一定要重视,这就是“易輶攸畏”。例如讲话时要小心,不能旁若无人。为什么呢?因为“属耳垣墙”。属的本义是连接,有关联。耳是耳朵,耳朵与墙是连着的。什么意思呢?隔墙有耳,讲话要小心,要有所畏惧,不要旁若无人。垣是用土坯垒的矮墙, 这两句话,语出《诗经?小雅》。
千字文全文诵读带拼音和解释
最近看的网文里,屡屡提到小时候启蒙背《千字文》,有些好奇;加之群里又有网友最近每天在练习书法刚好是《千字文》的内容一句4个字,有其他小伙伴截了当天内容的译文截图到群里,也挺有意思的。
不由得有些好奇,专门去搜《千字文》到底是什么?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 周兴嗣 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 对仗 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 (502—549年)命人从 王羲之书法 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 文采斐然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真的很有趣呀,1000个字写成的文章,第4个字1句,共250句,没有一个重复的字,且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原来是从 王羲之书法 里选的,难怪网友选了《千字文》练习呢。
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在还没看译文,只是诵读,已感受到了气势恢宏,文采飞扬啊!
要是能背下来,一定很不错。
于是,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把《千字文》背下来。
一天背个4句,16个字,计划着62天背完,大概6月18日就能完成啦。
千字文的注释译文
千字文的解释(1). 南朝 梁武帝 指令给事郎 周兴嗣 用一千个 不同 的字编写的 文章 。四字一句,对偶 押韵 ,便于记诵,后来用为儿童启蒙读本。以后又有注释、续编和改编本多种。参阅《六艺 之一 录》卷一六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千字文》。 (2). 法帖 名。古人重 王羲之 书法 ,以 王 字集《千字文帖》, 南朝 陈 智永 、 唐 欧阳 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孙过庭 、 张旭 、 李阳冰 和 怀素 皆有临本。亦省称“ 千文 ”。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虞书千文》:“闻 曾 家所藏 虞 帖,未曾见,但前辈写《千文》如 智永 辈,不正即草,未有以 行书 写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世传 智永 写《千文》八百本。”参阅《三希堂法帖》第一册。
词语分解
千的解释 千 (③千) ā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 频率 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 千钧一发 。千虑一失。千锤百炼(a.喻 多次 斗
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具膳餐饭”
《千字文》注释译文1、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注释习:长期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
译文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2、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译文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3、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注释事:侍奉。?
译文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4、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
译文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5、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注释①笃(dǔ):忠实,诚信。籍甚:盛大。
译文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
6、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注释学优:《论语》有“学而优则仕”之语。摄(shè):代理。甘棠:木名。即棠梨。《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 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7、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
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份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8、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扩展资料:
千字文介绍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嫡后嗣续”
普通居家,饮食男女。《千字文》回归平淡生活,讲述日常饮食~
今天《千字文》说的是平时的饭菜,要适合口味,让人吃得饱。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侍好主人。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具,是准备;餐,在这里是动词,食用的意思。 膳和饭是不同的饮食种类。 “膳”是月肉旁,代表是肉类食物,所以皇帝用餐都说“用膳”,因为皇帝的食物肯定是要以肉食为主的山珍海味。饭就是五谷煮的素食。“具膳餐饭”之后说的是荤素饮食的原则,一是适口,就是口味适合;二是充肠,就是吃饱。人在饮食上越简单,身体越健康。“适口”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口味也不尽相同, 五味大致上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当然也会因人而异。但是统一的是以吃饱为最终目的。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饫,是因为吃饱而厌倦,不想再吃了。烹,是水煮;宰,是宰杀。烹宰,是进行肉食的准备。吃饱了还杀鸡宰羊干什么呢?厌,可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满足。 《论语》里有“学而不厌”,并不是喜欢学习而不讨厌,而是坚持学习不满足的意思。 糟是酒渣,古代没有提纯技术,酒不过滤,这样的酒也叫糟。现在南方还流行醪糟酒。糠,是谷子的外壳,用作饲料。糟糠,形容粗劣的食物,指艰苦的生活,后来引申为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所以有“糟糠之妻”的说法。饱了就是山珍海味也难以下咽,饿了就是粗茶淡饭依然香甜。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说完了自己家里面的饮食,接着说对外待客之时,饮食应该如何安排。请亲戚朋友吃餐饭,是人之常情。但是老人家和小孩子要区分开。 老人家牙齿不好,消化功能弱,所以要吃偏软的、暖和的食物;“烫甜粘”是请老人家吃饭的大忌;小孩子正值身体发育,就爱吃硬的,冷的,粘的。
古代的亲戚与我们现在的含义不同。 我们现在亲戚代表所有的亲属,但在古代“亲”代表父亲一支的亲属,“戚”代表母亲一支的亲属,内亲外戚,在血缘关系上不一样。 中国历史在两汉时期,出现最多的就是“外戚”一词,因为皇帝幼小,政事就很容易被母亲一系的亲属把控,王莽篡权就是这样。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古人有妻有妾,但妻妾有别,妻只有一个,妾可以有好几个。 按《礼记》的定义,“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明媒正娶是妻,没有按照礼法,私奔来的就叫妾。 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共108个女人,但皇后娘娘只有一人,母仪天下。御,是管理,绩是把麻纤维披开来搓成线,纺则是将丝纤维织成纱或线。上古时代不懂种植棉花,那时候的布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丝织品称为帛。穷人穿不起帛,只能穿布衣,布衣称为褐,所以老子《道德经》里有“被褐怀玉”。
妻子要总管家务,妾要负责纺线织布做女红。妾的另一项工作是“侍巾帷房”,就是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穿戴。侍,是服侍,巾,是拢发包头的布。 先秦时代,男子十八岁成年加冠,戴帽子。秦汉以后,有官位的人才能戴帽子,其余的读书人只能戴头巾。 这里的巾,泛指衣冠。帷房,指寝室内室,古代房中都有帷幕,既可以隔音,又能保护隐私。这里“帷房”代指起居生活。
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假途灭虢”
今天《千字文》说的是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妻子所生的儿子为嫡,妾所生的儿子为庶,庶是众多的意思。按照先秦的礼制,嫡长子才有继位的权力。 嫡庶之争,历来是皇家或士族动乱的根源。后,是延续祖先血脉的后代。嗣,是子嗣,也是子孙后代的意思,本义是诸侯传位嫡长子叫嗣。续,是继承的意思。
祭祀是用食物祭奠天、地、祖先的一种大礼。 祭天为祭,祭地为祀,祭祖为享。 古代有五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灶。 祭祀要有牺牲,把牺牲的肉放在牲台上。 根据祭祀的等级,有三牲祭:猪、羊、狗,有五牲祭:马、牛、羊、猪、狗。 烝尝是礿禘尝烝四时祭祀的简称。《礼记》规定:“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是夏商两朝的祭祀,在一年之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正时进行祭祀。周朝时春曰祠,夏曰礿。这里用“烝尝”指代四时祭祀。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稽颡是屈膝下跪,以额头点地的一种跪拜礼。稽,是停留、到达的意思,颡是额头,额头点地停留一会儿叫稽颡。拜在古代是双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的礼节,后世演变为两手着地的大礼。 “稽颡再拜”出自于《礼记》,一次又一次地行跪拜礼,叫“稽颡再拜”。 拜多少次为标准呢?按照古制, 一拜三叩首,三拜九叩首,这是最高的礼节。
悚惧恐惶,是敬畏、畏惧、战战兢兢的心理,是一个人诚敬到极点的心理反应。这四个字层层递进:悚是起一身鸡皮疙瘩,如:毛骨悚然。惧,是轻微的害怕,内心有点不安。恐,是严重的害怕,惶是惊慌失措,心里七上八下。在祭祀祖先时,为什么如此害怕? 因为祭祀祖先神灵要反省自己曾经做的错事,有过的一些不好的想法,做过的对不起祖先、给祖先蒙羞的事情,当然会诚惶诚恐。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笺牒是书信的代称。笺是信纸,牒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简。笺牒代指写信。 “笺牒简要”是写给他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不要啰嗦。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洋洋洒洒,却淡化了主题。 顾,是回顾,答是答复。审详,是审慎周详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审慎周详 。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人体有骨有骸,大的叫骨,小的叫骸。 古人辞官不做,就会向皇帝“乞骸骨”,意思是请皇帝把这把老骨头还给他。 这里的“骸”代指四肢百骸,整个身体。垢,是泥垢。执热愿凉,意思是手里拿着热的东西,希望它快点变凉,这是人之常情。
春秋五霸,称霸会盟,战国名将,闪亮登场!看经典诵读《千字文》如何讲述史诗级历史!
今天《千字文》说的是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韩非惨死在他自己所主张的苛刑之下。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千古史册之中。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假途灭虢,假,是借的意思。途,是道路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晋国向虞国借道灭了虢国之后,又灭了虞国。 “假途灭虢”作为经典战例,被收入《三十六计》一书中。
春秋初期,晋国传到晋献公时,他积极扩军,想拓展疆土。当晋献公决定南下攻打在现在河南的一个小国虢国时,虞国紧挨着虢国的北方的国境,是进攻虢国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两个国联合起来抗击晋国,于是采取了各个击破的计策,先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再伺机灭掉虞国。于是晋献公派人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打虢国。 虞公贪图小利,又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于是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打虢国的先锋。当年夏天,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使晋国控制了虢虞两国之间的要道。时隔三年,晋国又故计重施向虞国借道。虞国大臣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国与虞国地理相连,利害息息相关,虢国灭亡,虞国也一定会灭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晋国借道虞国很快灭掉虢国,暂时驻扎虢国进行休整。晋军乘虞国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俘虏虞公,虞国灭亡。
践土会盟。 大家都熟知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称霸的标志是召开会盟,其余诸侯都承认其领导地位,就像联合国秘书长一样,才能宣告称霸。 例如齐桓公召开的葵丘会盟,而践土会盟就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并出兵勤王助周襄王回国后,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在河南省境内的践土这个地方,举行了诸侯会盟,正式称霸。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何遵约法,何,是西汉功臣 萧何,他和韩信、张良并称“汉初三杰”,他们一起辅佐刘邦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 萧何对历代律法都有研究,他遵循简约的原则,在刘邦入主咸阳后,和百姓“约法三章”的基础上,保留好的法律,删改秦朝复杂严苛的律法,制定了汉律九章,所以称为“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韩,就是指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弊,是自己倒毙、死亡的意思。刑,是刑法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韩非子因为想实施非常复杂的刑法而自寻死亡。 韩非子和秦国宰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但韩非子不喜欢儒家仁义治国的思想,他更喜欢君王驾驭臣子的学问和以法治国。
他本来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而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韩非子多次向韩王上书,都不被采纳。韩非子悲愤之下写下《孤愤》、《说难》等文章,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非常赞赏,如获至宝,于是下令攻打韩国,就是为了得到韩非子这个人才。紧急时刻,韩王立即派韩非子出使秦国,秦始皇非常喜欢韩非子,与他彻夜长谈, 秦国的法令大多都是依照韩非子的理论所制定,精密而繁杂。 还没等到秦始皇重用韩非子,李斯等人就因为嫉妒而陷害韩非子,秦始皇听信李斯等人的话,将韩非子下狱。狱中,李斯送来毒药,韩非子服毒身亡,秦始皇在他入狱的时候就已经后悔了,但是已经迟了,中国最后一位法家与世长辞。这就是“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用兵打仗最为高明。 白起是秦国一代名将,人称“战神” ,十六岁从军,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没有一场打败的。 其中有名的是“长平之战” ,秦军攻赵,赵国派出廉颇为将,进行防守。秦国久攻不下,于是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不怕只守不攻的廉颇,于是赵王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秦国也换上了白起为将。白起面对鲁莽高傲的对手,后退诱敌,分割围歼,最终大败赵国,坑杀四十五万赵军,从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白起先后攻下六国七十余座城池,歼灭六国军队六十五万人。因为杀伐太重,提起白起,六国无人不胆寒。
白起去世后,秦国又升起了一颗新星,那就是 王翦 。他曾经率军攻破赵国国都邯郸,消灭燕、赵,最后灭楚, 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廉颇是赵国名将,有勇有谋,经常出奇制胜,攻无不胜,战无不克,近乎百战百胜,在赵军中威望很高,秦国军队也很畏惧他。 最能体现廉颇军事才能的是邯郸保卫战。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赵国,赵国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行邯郸保卫战,廉颇组织防御,一直等到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和楚国春申君前来营救,最终解除了邯郸的危险。
李牧则是赵国镇守边关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组织边关百姓有效地抗击匈奴,尽可能地减少百姓伤亡,等待时机成熟后,巧设奇阵,大败匈奴。之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侵犯赵国,李牧被称为“奇才”。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在我国古代,有为功臣画像,挂出表彰的传统,丹青本义是作画用的颜色,这里是流芳百世的意思。这四位将军作战高明,用兵精当,威名传扬到沙漠地区,连塞北胡人都表示敬佩,所以称“宣威沙漠”。他们的肖像被画师丹青描绘出来,名垂青史,所以称“驰誉丹青”。
好了,今天关于“千字文全文诵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千字文全文诵读”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