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1.小学数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3篇

3.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4.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5.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6.教育叙事故事征文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 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 范文 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 教育 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 逻辑思维 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 三年级数学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 母亲节 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案例二:

        [祖冲之你真伟大]:另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群情激奋。

        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

        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生3:

        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作呢

        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

        [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再来审视上面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来了。

        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案例2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难道非得让孩子们说出来吗?另人质疑的是这位教师上的究竟是数学课呢?还是思想品德教育课?那种在教学环节上追求简单的?嵌入?式或?贴标签?式的教学方式;那种牵强附会地把思想教育硬?扯?到教学内容中去的 方法 ,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只会助长了学生说空话,说违心话的坏习惯,最终使得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落得两败俱伤的境地。我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 学习态度 和积极思维的良好的习惯。

        综观前两个案例,与案例3中的教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最后这位教师做的恰到好处。使得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 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 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 说说 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 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 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 下课游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

        [课后 反思 ]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 教学方法 。

        一 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 儿童 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 7、8+6、5+2、2 15X(4-0、5) 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时,"差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的那种惊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使什么让他们眼中一直闪悦那种激动的神情呢 久而久之,让我发现这不是别的,正是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为什么我们不是给"差生"更多的表扬,更多的鼓励,更多的阳光呢 这样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鼓舞,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差生"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差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差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我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老师对自已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 ?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用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这使我明白: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3篇

        #六年级# 导语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数学是很好的思维体操,它可以逐渐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变起来。在数学实验班中,老师们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课堂,培养学生探索、发散以及迁移等思维方式。从课后的反馈上来看,效果非常好,学生普遍感觉上课的时候思路很开阔,课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老师采用了哪些提问方法呢?

        1、迁移性提问,提供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校信通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已知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边长为1,求其他两边长度,假设这个边长是2呢?由于是新的问题情景,学生没有很快口算出来。于是老师把问题变成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好算的角为450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计算边长的变化,老师让学生总结三边变化的规律,验证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扩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统性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如复习“平行四边形”时,老师会让学生连带着一起思考:当具备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可以引导孩子把知识串联起来。

        为避免孩子们只是说出他记忆中的答案,老师会再进一步追问,你可以证明吗?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每走一步都需要严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证据”,而不是“我记得应该是这样”。

        3、此外,老师还会通过探索性提问,让孩子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篇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纵观本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试想如果教师走进教室先来一顿严厉地批评,再苦口婆心地把自己认为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还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吗?他们还能不怕数学吗?反思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注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所想,把设计教案改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合学生实际,挖掘合适的学习素材

        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做到将每地、每班、每生的实际情况编为书本的例题。尽管书上的分数应用题大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毕竟是假设性、想象性的,和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作为一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实际,挖掘最有利于学习的学生自己身边的素材。本课以学生自己所在班的学生数作为编题素材,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消除了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便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

        二、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要上得有趣”。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学生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本课的教学活动根据所学所练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良性竞争机会、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学习由原来的个人竞争变成团体合作,给每位学生创设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促进学生发展,奉献自主的空间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奉献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课堂中学生曾两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解题方法的小结及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也由学生自主分析比较得出,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再是一句空话。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四小学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让学生选择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中有的说六支铅笔长,有的说五把尺长,有的说有八支钢笔长,也有的说七个信封长……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须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篇五小学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西方哲学有一个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而从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甚至“剥夺”学生问的权利,下面笔者从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主体三个方面谈谈为什么要还学生“问”的权利。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问题”是思维之源,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是引导学生探求问题本源,打开新思路的关键。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思维起始于问题”,“产生思维这一能动过程的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即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疑问”或“问题”。问题是认识的不可分割的特征,它反映了认识者的主观状态与世界万物联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思维则从认识的问题性中得到自己的本源。思维由“问题”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问题”是创新之本。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善于发问,没有问就没有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还学生“问”的权利,让其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在引导学生溯本求源的过程中,激活思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从教育学角度来看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既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质疑,让学生提问题,主动性是提高了,但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繁杂,问不到点子上,甚至有的离题万丈,配合不了教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谈何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学生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学生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问的兴趣和勇气。看来,变传统的教师设问为学生提问,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有了提“问”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教学主体角度来看

        还学生“问”的权利,是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性发展在学生素质发展中已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所以必须把教学过程建构成学生主体性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尽管近来的课堂教学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的阴影。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的问答双方错位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理应也是学生。但事实恰恰相反,教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主角,学生被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活泼、自主地学习,首先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展开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也指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就是说,不论是研究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必须提出有现实意义和创造性的问题。如果只学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在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甚至根本上就没有问题意识,以至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有创意性的问题。虽然一些教师也力求体现课改的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这些提问总是沿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思路进行,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期盼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结果到头来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能尾随教师之后,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要把“学”的权利、“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

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你有什么想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 教育 教学 随笔 ,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篇1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事教育行业17载,在教学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把我的教学 心得体会 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 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2、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3、信任,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 儿童 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对待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好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篇2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 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 反思 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 总结 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 方法 、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 想象力 、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 文化 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猜你喜欢:

        1. 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2. 教育教学随笔

        3. 小学优秀教育随笔

        4.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范文

        5.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3篇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您如何来写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1

        投其所好 ,引发学生思维

        统计教学中的片段与反思

教学背景: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与概率”,并且指出在教学“统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4页例2)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教学的规则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学习则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凸现出来。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了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主动地构建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两个教学方案的区别只在于导入过程中统计的对象不同。 但是最后的效果却有天囊之别。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通过方案二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非常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统计的初步知识,而且对课后的调查都很感兴趣,完全没有了初学一个新知识的畏难感。这也真实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使学生接受陌生的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学生的身边入手,创设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他们真正地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去。不仅可以让学生满怀亲切地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用已有的经验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自己探究出多种记录数据的方法:有的用“正”字记录人数,有的用竖线记录人数,有得则用打“√”的方法记录人数……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动手将喜欢各种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2

一、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对面有相同的梁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

        (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掌控好学生上课时的气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发现问题和解决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3

        我教五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分香肠”,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做锯木头一类习题时,学生经常把分的段数和所用的时间弄不明白,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理解。所以,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记忆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师:我们今天来“分香肠!”

        生:哇!

        师:我来切香肠,大家细心观察,老师切几刀,分了几段?

        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分五段,切四刀。

        生:切一刀,是两段。一个词形容,一刀两断。

        生:对!

        师:出示题,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六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锯一段所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生:纷纷回答,热情高涨。

        师:做题时,遇到更大的数据时,怎么办?

        生:画图。

        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吗?

        生:画图。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

        在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回想这节课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设计教学环境,十分必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4

我和学生有个小秘密

        新接到2年级语文实验班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 。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有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 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姜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姜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姜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有关数学教育叙事案例5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 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三年级# 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应用题在整个小学阶段是承一、二年级之上,启四、五年级之下的,属于中间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成了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三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才会动脑筋、静下心来想问题。时间久了,学生就能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据我所知,为数不少的学生在理解、解答应用题时往往不注意读题。三年级学生中语文成绩好的,已能精通文字,差的却似通非通或根本不通。引导三年级学生认真读懂文字尤显重要。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学校有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有多少个足球?”这个例题时就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反复读题,找准已知条件,弄清究竟谁是谁的3倍,结果同学们都找准了数量间的关系,就是足球的个数×3=排球的个数。进而正确地列出了算式18÷3=6(个)的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总结了几句话——“应用题,不会算,抓住题目认真看,理解题意再计算,算出结果细检验,细心面前无难关。”实践证明,狠抓学生的读题、审题,既能培养学生做题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直观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从感性开始

        种子落地才能生根,学生接受知识也必须落在实处。人们认识事物,取得知识,总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应用题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应用题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师向学生描述事物状况上的语言直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打比方、举例子,或借助于手势来绘形绘色地讲述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的状况,从而使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另一类是尽量借助实物和图形的直观,使学生尽可能如临其境。当然不能为直观而搞形式主义,要以让学生接受知识为根本目的。因为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知识尚贫乏,所以有必要格外强调一下直观性原则的应用,以利于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

        举例来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87面的应用题例3“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多少只兔?”在教学这一例题时,我就选择了用线段图这一直观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我一边讲述题意,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看图,并问:“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一共养我少只兔吗?要先算什么?”学生回答:“不能,要先算白兔的只数。”而白兔的只数由图便可一眼看出,由此可见,直观性教学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关键。

        三、稳扎稳打,慢中求快

        有的人把教学喻为打仗。我以为教学,只能打阵地战,攻坚战。切不可神出鬼没地打游击,更不能唱空城计。数学教学必须稳扎稳打,应用题教学更不例外。教师的讲一定要落实于学生的听,教师的教一定要落实于学生的学。教师讲课宁可适当慢一拍,也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学生一步跟不上就会步步跟不上。讲到要害处,采用多种方式,重复它一两遍、三四遍。讲了一层意思后,稍作停顿,让知识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回旋一下,扎下记忆的根,然后再往下讲。动静相宜,止进相同,这是课堂教学的辩证法。教师讲课千万不能把学生带得满世界乱跑,应用题教学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弄明题意后,万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游离状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慢一点,稳扎稳打,变教学的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宁停三分,也不能抢一秒,要给学生一定的消化和记忆的时间。这样以来,不仅教师能痛痛快快地教,学生也能愉愉快快地学了,慢中求快,慢后有快,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三年级教材的特殊性,决定了三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特殊性。作为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熟通本年级教材,还要尽可能地熟通一、二年级的教材。不仅要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而且要能选取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素材。只有这样,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二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广泛了,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课程内容增加了,思维空间更丰富了。也就是说这个年级的学习已经不同于一二年级的那种单纯的接受性知识,更多的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对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开始阶段也是一个重点阶段,这一转变尤其在数学学习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三年级不仅语文要预习,数学也要注重预习。学会数学的预习方法,也会对培养学习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篇三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二位数的乘法知识,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我们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三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教育叙事故事征文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有哪些,哪里可以借鉴的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数学教育叙事案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1

        说来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几年有余了,谈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方法,自己感想颇多,现在的我比较注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那时是在讲数列问题,是要求学生把握通过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课堂上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前几项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些题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学生也冥思苦想,当时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我做了仔细的思考和调查,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优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但是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都能很认真的在思考。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现数学规律题。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够解释回答的题目。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通过我的提示,更加激发了她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又一节课开始了,孩子们都很期待这节课,都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由这种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何着手解题,思考依据。当我将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题目一一解释回答出来时,并肯定了她们的提问时,她们的开心劲似乎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接下来,我顺手推舟,让同学察看一系列数列,让他们去试着寻找规律,虽然在解决时不时的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问题终究让学生解决了。此时,我从心里佩服她们,给了她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然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自己试着从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公理”,学生们很乐意,也开始动手总结了。整个学习过程便得是那样的轻松,活泼。经过大概十分钟的归纳,学生有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带经过一番热战,有些对于结论持有怀疑立场的学生也撤销了疑虑。

        新的一节课开始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它组同学也不甘示弱,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由这种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何着手解题,思考依据。当我将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题目一一解释回答出来时,并肯定了她们的提问时,她们的开心劲似乎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接下来,我顺手推舟,让同学察看函数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获得规律式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很快她们得出了结论:很多是二次函数关系,也有高次函数关系。这个结论很是准确,这是我所想不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她们,给了她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然后,我又提出新的不懂的题目:那么如何能判断这个规律式是二次函数关系呢?带着这一不懂的题目,同学们又踊跃摸索起来。从几道二次函数规律式不懂的题目中找到了真正的谜底:当因变量的差除以相应自变量是常数时,就是一次函数关系。那末,其它情况一般就是二次函数关系了。

        带着同学自己得出的结论,我们展开了大讨论活动,经过一番热战,有些对于结论持有怀疑立场的学生也撤销了疑虑。

        真正找规律,固然是找数学规律。而数学规律,多数是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里常常包含着数学运算。因此,找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能够反映已知量的数学运算式子。于是,从运算着手,尝试着做一些比较,也是解决回答找规律题的好途径。经过此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头位的,在此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发学生的探求知识欲望与摸索欲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成长,为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2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优生:324+198 5968—3999 396+498

        差生:324+200 5968—4000 400+50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道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思,“气氛”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目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比赛的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的学生的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教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想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了分析了哭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是,变得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啥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少学生而言,可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 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里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棵,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早上过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起前一教学片段,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冷的无意识行为表示迁就,但是心里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时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免得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海因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起需求都冷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3

        记得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12 52 476

        × 7 × 2 × 8

        74 104 3808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置,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郭凯凯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 郭凯凯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郭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方医生和郭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郭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置“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游泳的人太多(有2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也只到20人,这时孩子们犯愁了“该怎么办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突然,小机灵冯凡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这时,班长吕昊蓝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不能加。”“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张柯站起来说。有一个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冯凡急得跳起来:“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问他。他说:“喜欢跑步的有5个人怎么涂呀?太麻烦了。” 这时,王亚松同学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个5个的,如喜欢跑步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赞成。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

        “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从下面的几个统计表中选择一个,和小伙伴一起来设计一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4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比如:早上买早点要用数学、一天的油盐酱醋等等要用数学、还有你家到学校有多远?……都离不开数学.我经常对学生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又强调:“你要想学好数学,语文不学好也不行,一道数学题不能读懂它的条件和要求,怎样分析解答呢?因此,语文也务必学好,凡是排在课表中的每门学科,大家都要力争学好.”透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班多数学生的发展比较全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明白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质.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明白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坚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坚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5

        相信在成为了数学教师之后,你一定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或者发人深省的事情那么具体有哪些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教近二十年,从刚走上讲台到现在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学生都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当然在教学中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有时自己也非常的生气,但我对数学课却乐此不疲,钟爱有加。小学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简单的,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在我眼里它有许多诱人之处。我感谢校领导让我做了一名数学老师,是数学科的教学伴我愉快地走过了每一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也是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数学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去享受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美,数学概括的简洁美;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的的奥秘、在数学的王国里傲游,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生活中也有许多另我感到无奈的时候,例如在课堂上一道题有时讲上好几遍部分学生仍听不懂,看到学生脸上的忙然,自己心中对这部分学生也缺乏信心,课下竞有部分同学主动来让我再给他们讲,并说自己听不懂的原因,也有他们自己的基础问题,也有是我讲的过快他们跟不上。这时我也自己进行反思,对他们的要求是不是过高,让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压力过大。记得有一次有一道综合应用题,在课上已经讲过了思考的方法,可是一名张宁的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仍然做错了,再让她订正时她急的眼泪到掉了下来,最后她说我在课上讲的太快了许多同学都没有听懂,他们的作业都是抄别同学的。我听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课上我对优等生关注的多一些,对差生关注的太少,才造成今天的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对差生多一些爱心,他们发现老师并不是不关心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慢慢提高了,作业也能独力完成。课下也能愿和老师一起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奇妙世界时,学习数学也就乐在其中了。同时我对学生也非常的关心,能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同学,记得在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叫李新的同学,他的家长在学校因为作业的问题与老师吵架了,结果别的同学都认为是这个学生的事情,都不愿理他,当我接班时经常发现她自己课下有时独自坐在座位上不与别的同学交流,要不就是自己独自一人在教室外面走来走去,显得是那么的孤单,我问她为什么不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做游戏时,她也不回答,经过询问别的同学才知道其中原因。在这已后我课上经常提问他,,与其他的同学说明那件事情并不是她的原因,同时叫几个同学特意去叫他一起做游戏,李新同学慢慢才融入这个班集体,后来他的家长与我谈了很长的时间,说孩子在家中对他说老师是如何关心她的,对我十分的感谢,也说自已以前做的不对,对孩子的影响太大。其时这只是我应该做的,没有想到家长是这么的感激,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

        我记得教师节的那天,有一名叫郭琳的学生把我叫到了一边,对我说:“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我没有能给你买什么礼物,我送你一句话行吗?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今后我要好好学习。”我激动的说:“孩子,老师不要你为我买什么礼物,这就是你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实际上对这名同学我并没有进行特殊的照顾,只是这名同学比较胖,别同学笑话时我进行了及时的制止,叫他们要尊重别人,没有想到他竞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中。经过这两件事对的感触很深,如果我对这两名同学不理的话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他们也感觉到老师不关心他们,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通过许多的事情让我感到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只要你负出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所以我说:“我幸福,因为我是教师。”

        教育叙事故事征文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教育叙事故事征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叙事故事征文5篇1

        新担任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应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做中学,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载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简单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

        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一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日,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得分是95分,错了两道小问题,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100分就好了,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用心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这天是3月21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陈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陈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陈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必须能得到100分!”

        要明白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个性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资料。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不及格的付淑悦同学也考了84分,她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用心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但是我和她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她考得更好。

教育叙事故事征文5篇2

        作为一名非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上课中,课堂纪律的管理便成为了一件着实令我头疼的事情。应对课堂上几个调皮的学生,真的是有种不明白该如何下手的感觉。以至于杂乱的课堂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计划的进行。于是我渐渐的开始思考如何想办法改变这样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的尝试不同的教育方法,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逐步摸索,我越来越发现表扬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批评的作用!应对课堂上调皮捣乱的学生,“河东狮吼”的方法无济于事,怎样才能让他们安静而且懂得学习,这成为我一段时间研究的主要问题。之后一件小小的事情令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河东狮吼”管理方法。

        我所任教的一个班级中有几个个性不遵守纪律的小男孩,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成为了老师们整天抱怨的对象。我的课堂中,他们也是依旧我行我素,老师的批评教育已经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一次上课时,我像往常一样让他们在课前群众背诵所学资料,而他们一如既往的在做小动作,为了不让他们影响到其他的同学们,我能够的站到了他们的身边,其中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有带课本,于是我便将我的课本放在了他的面前,同时用手指着教材跟他一齐朗读,这个过程我发现他有试图跟读,但因为他之前落下的太多而无法跟上同学们的节奏,但我却明白此时的他已经尽力。

        于是在诵读结束后,我在班上点名表扬了他,也许是老师给他的表扬太少的缘故,当我表扬他时我从他的眼神中发现了他少有的害羞的表情,尽管如此,我看得出他是很高兴的。同时我让他选取了一部他喜欢的动画片答应播放作为了对他努力表现的奖励,而且我让全班同学更是给了他一个鼓励的掌声。这样之后,一整节课,他居然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认真听讲!这节课让我真的很感动!从这节课之后,我开始找机会表扬他,

        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进行肯定,在课堂上我也总是给他展示的机会,几次课下来,他已经完全改掉了他之前的坏毛病,并且是我的课堂上最认真听讲的学生,当我说让全班同学让他学习时,班级里的同学们更是情不自禁的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的转变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原先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的表扬,都需要别人对他的肯定,也许你一句微不足道的表扬,就可能融化他那颗冰冷的内心!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要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师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哪个班没有理解潜力差和性格有缺陷的孩子呢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不能和同龄的孩子同步,行动也不如别人敏捷,他们受到了伙伴们的冷落和挖苦。他们成了班级中的灰色人群,有些孩子还相当自卑。这是一群更需要爱的孩子,如何看待他们呢。我对这些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老师眼中最可爱的孩子”。这句平实的话,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孩子的心,传递着快乐、慈爱,让孩子感觉是生活在大家的关爱中,更加地热爱班级这个群众,更加地充满了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体味到了健康用心的生活态度。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教育叙事故事征文5篇3

        一米阳光的温暖

        相传丽江玉龙雪山终年云雾缭绕,雪山一侧终年不见阳光,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幸福和快乐,我愿做平凡世界里给予孩子光明和期望、给孩子带来幸福的——一米阳光······

        我班里有一名女同学叫刘淼,来自唐山,父母离异。20xx年随四处打工的妈妈来到哈尔滨。这个女孩子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谈沟通,就像离群的孤雁,在日记中多次流露出丧失生活的信心,内心感到十分悲伤和孤独。我找她谈心,问她:“最近怎样不开心?有什么事能够和老师说啊!”她欲言又止,甚至流泪。此时我深刻地认识到刘淼已经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家访。

        当刘淼带着我来到她家时,我恍然大悟这个孩子为什么每一天家庭作业上的字都是歪歪扭扭的,而且作业本上满是油渍,原先,这间租来的十余米的小屋里不仅仅住着刘淼和妈妈,同屋而居的还有刘淼的大姨、大姨夫和大姨家的姐姐,不用说给孩子营造学习环境,就是最基本的住宿都勉强维持。刘淼每一天都趴在床上或灶台上写作业,刘淼的妈妈在一家小饭店做勤杂工,早出晚归,经常几天都和孩子说不上一句话。刘淼大姨和大姨夫的生活也并不富裕,经常吵架,刘淼的姐姐便经常领着刘淼出去躲,近一段时间,刘淼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难道学习成绩下降是刘淼悲观沉默的原因?我觉得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尽管刘淼的妈妈不在家,我还是站在厨房里和正在炒菜的刘淼大姨攀谈起来。

        “刘淼妈妈每一天早出晚归,这孩子都由你来照顾,你自己孩子上中学了吧?每一天真辛苦!”我试探着说道,“辛苦有什么办法?谁让自己妹妹离婚了呢?刘淼这孩子命不好,她爸妈离婚以后,刘淼爸爸一向不承担抚养义务,我妹妹天天出去打工维持她们娘俩生活也很不易,这个学期开学交学费的时候,我妹妹急的直上火,可刘淼爸爸就是不给交学费,有时候刘淼的妈妈让她给爸爸打电话要学费,可每次孩子还没说上几句电话就挂断了,有时候晚上睡觉,刘淼就在被窝里哭,我妹妹也躺床上掉眼泪······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学费问题还没解决呢,我爸在唐山出车祸了,我想把自己孩子放到奶奶家,和爱人去唐山看我爸,可刘淼没地方放,到此刻,我俩也没走成呢,刘淼爸爸就在哈尔滨,可他怎样也不把刘淼带回家,就是不接孩子,唐山这么远,孩子学习这么紧张,也不能往那么远的地方折腾孩子啊。”

        听了刘淼大姨的一翻话我明白了,刘淼从小缺乏父爱,生活在遭遗弃的感觉之中。不幸的命运和生活的苦难使她常感悲伤,这就应是造成刘淼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于是,我来到了刘淼妈妈打工地点,开门见山的对刘淼妈妈说:“大姐,你相信我吗?把刘淼放我这吧,我帮你带,你快回家看父亲!刘淼的学费你也不用操心了,我向学校详细汇报刘淼的状况以后,学校个性重视,不仅仅给刘淼免去了学费,还买了很多学习用品打算送给刘淼呢!”

        刘淼的妈妈当时感动的抱着我直流眼泪,晚上,小刘淼便和我一齐回了家,我做了刘淼最爱吃的菜。吃完饭,我陪着刘淼一齐写作业、背英语单词,刘淼说:“老师,我这么快就全背下来了,原先背单词是件这么容易的事啊!”我鼓励她说:“对啊,学习不仅仅简单,而且还越学越有意思呢!”她不相信的看着我:“真的吗?”为了树立起她对自己的信心,我确定的`对她说:“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我们必须会在学习上取得胜利,好不好!”刘淼的小脸上露出了久违了笑容。一个星期后的英语单元测试,刘淼得了满分,她把眼睛瞪的大大的,简直不敢相信,脸上满是惊讶和喜悦的笑容,她拿着卷子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下个礼拜还住您家,行吗?那样我就次次都能考100!”她这样一说,只见全班同学都围了过来,“老师,我也去你家,我也想考100分!”“我也要去”“······”在那一刻我的心里甜滋滋的,为人师者的幸福涌上心头。

        刘淼的妈妈一周后回到了哈尔滨,可由于误工时间太长,原先的雇主已经找了新的人手。刘淼的妈妈由于没有文化,找工作比较困难,没有工作,就等于没有生活,小刘淼的脸上又浮现出了愁云,我也十分着急,托亲戚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了一份工作介绍给刘淼的妈妈,虽然每个月只有几百元钱,可刘淼和妈妈的生活最后有了着落。刘淼的妈妈为了表达对我的感谢,送给了我一条围巾,可能这条围巾并不贵重,可我明白,对于刘淼和妈妈来说,这代表着她们母女对我的信任和感谢。我明白这是刘淼和妈妈的一片心意,就欣然收下了这条围巾,同时对刘淼说:“谢谢你的妈妈送给老师这么漂亮的围巾,老师必须每一天都戴着它,那么,老师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你也必须要收下!”我看见刘淼的小棉袄已经又小又旧了,早就盘算着给她买件新的。第二天,刘淼喜滋滋的穿上了新衣服,久违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刘淼的脸上,在日记中她说:“老师,我此刻每一天都很开心,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我妈妈也很高兴,老师,我想说:谢谢您!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看了她的日记,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给予了孩子们一米阳光,可我,得到的,是一整个蓝天。

教育叙事故事征文5篇4

        爱在心中——呵护梦想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叶的事业执着地追求和向往,十年前,我无怨无悔地选取了教师这一职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我始终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为了他们我甘愿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

        记得刚站在三尺讲台上时,应对无数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望着比我还高的孩子们,还有些许的担心和忐忑,我最后实现儿时梦想了,但是我能胜任吗

        在我教书生涯的最初一段时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威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盼等老师讲授新资料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我虽然能控制住课堂上的纪律,可总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感受着每个学生看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开始思索。虽然我是80后,可我们的老师大多是严肃的,让人敬畏。用心回味过去的求学生涯,最让我难忘的老师是我初中的女老师。她温文尔雅,不爱发怒,爱学生因此我很喜欢她。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的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人潸然泪下。她不就是我奋斗的目标吗为何我此刻要背道而驰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务必要有爱心和耐心。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甚至逛街购物都挤不出时间;尽管教育孩子十分操心,而且操碎了心,有时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气得发疯,但你务必忍耐、忍耐、再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一天,我在学习新课标时,感悟到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才明白是我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如何激活我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呢我陷入了沉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总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已和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完美的世界。”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期盼上课,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期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期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令孩子们更加的自信和可爱,从而以更加用心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我们

        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用心。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呵护孩子们的梦想,给他们期望。刚接手三年级时,就听其他老师说了张宇的状况。她,一个不注重外形,学习一塌糊涂的孩子。当大家说她没救了,放下吧的时候,我却暗下决心,用我的爱去拯救她。明白这些状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使得她慢慢地能够理解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的语文课上,我总是抽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她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她信心。课后我抽空辅导她,鼓励她背课文哪怕是一段一段给我背。久而久之,她开始喜欢上语文课,而且每节语文课上总能看到她用心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她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每篇课文她总是很认真用心地背给我听。渐渐地,她的脸上现出了孩子应有的笑意。她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她的学习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老师表扬她,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她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她对学习语文的用心性更强了,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呀,虽然在对她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她进步时,都感到无比欣慰。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

        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好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适时鼓励。

        班上有个女生叫张驰,是班干。一次,她的作业马虎不堪。我将她的作业拿给她看,责问:“你这样写作业,我难以相信,你一向是优秀的,今日为何这么潦草”这位女生无言以对,后悔却已悄悄爬上脸颊。我不忍再责问,也未作任何补充或是暗示让她重写,只是提醒她下次注意就行。第二日下午,我来到教室,刚坐下,一个崭新的练习本赫然出此刻我的面前。翻开一看,竟是张驰重新补写的作业,字字端正,笔笔认真,字的大小相等,像刀刻一般,清秀隽永,和先前的作业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的内心突然涌动着感动和欣悦:这个张驰,真让我刮目相看。随即,我拿起红笔,在她的本上加上批语:“我不仅仅欣赏你的作业,我更欣赏你改过的作风,你能这样要求自己,真是慧心难得。期中考试时,学校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调研测试,张驰考了95分的好成绩,得了第一名。这位小女生又一次让我刮目相看。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班上前三名同学的名字被我搬上光荣榜,我在第一名张驰的名字周围特地画了几个五角星,好似给她戴了一顶充满光环的帽子。我发现,张驰那张小脸兴奋得通红通红,眼睛里盛满了浓浓的笑意、幸福和陶醉。及时批评适时鼓励是一服良药,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同样不容忽视的。

        我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职责,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已作为我的座右铭。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爱才有理解,有爱才有和谐,有爱才有期望!让爱永驻我们心中,呵护孩子们的梦想吧!

教育叙事故事征文5篇5

        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结束了,回望这短短的两周,我受益匪浅。从看老师上课、记听课笔记到与三年级五班的同学们相处,无一不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就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也对“师范生”真正的含义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接下来我就这两周的教育见习作一个小小的总结。

        第一天,我和班上的其他同学在7:50的时候准时到达实验小学,我和一个同专业的学妹分到了三年级五班,主要跟随姜老师学习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姜老师不仅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对我们十分的友善。很热心地给我们搬了两把椅子。我们到班上的时候正好是姜老师在上语文课,我和学妹就坐在教室后面听课。这是一节评讲课。这一节给我的印象挺深刻的。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初步接触写作的学习。其中有一部分是让同学们介绍家乡的特产,并写一段广告语。有个学生写到:南充的酸菜,这酸爽不敢想,又香又甜,要吃酸菜就吃南充酸菜。我不明白是不是我的笑点很低,当时差点笑出声了。觉得这个学生听聪明的,仿照老谭酸菜方便面的广告语。还有的学生写到:温江的大蒜,美容又排毒。不得不说,我也算是在温江待了快三年的人了,怎样就不明白那里的特产是大蒜呢

        听了姜老师的课,我觉得她把单调乏味的语文知识教得活泼生动。在她的课堂上,我感觉是一种享受,她把难懂的语文知识,联系实际,并利用投影仪把生动的画面展此刻同学的眼前,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并快速消化。她给我一种幻想,她上课就像在操作一台机器一样娴熟。在小学的课堂中,纪律很难把握,可这位老师让她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快速旋转,还有她的新课程思想布满课堂,我当时对这样一位老师肃然起敬,我真的佩服她,她说她有三十多岁了,可我们觉得她只有二十六、七岁。这是表象上的,可我觉得她让我觉得年轻的地方是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她是一位很好的语文教师,语文课上她的学生能把以前学过的课文倒背如流,学习新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可自行读、研,这在一年级的课堂中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可这位温柔、美丽、大方的教师做到了,她在语文的教学中有许多亮点,我不明白我以后能不能学会。

        这两个星期我也听了很多青年教师赛课的公开课,因为这次见习的同学比较多,所以每次上公开课的教室后面都坐满了。我又相继听了英语课、数额学科、音乐等课程,还有一节队会课,这也是我第一次听队会课,才明白队会课全程都是由学生来主持进行的活动。记得这届队会课的主题是“废物利用”,有两个肖老师当主持人,组织同学们进行活动。有的学生利用报纸或者塑料袋做出一件裙子,有的学生用易拉罐做笔筒。。。。总的来说,整节课在进行的很顺利,只是同学们可能有点紧张,忘词了。有一次是一年级十四班的英语课,这是一个新老师,这节课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听低年级的英语课之前,我一向有一种观念就是低段的英语课很简单,给学生讲讲单词就能够了。听完这个老师的课,才明白,原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整堂课给我的感觉很舒服,学生的用心性很高。教师不仅仅运用多媒体,还做很多卡片,以及玩具。而且教态,语态很好。其他听了她的课的同学都赞不绝口。当学生们放学后,我的思绪仍滞留在欢快的氛围中,享受着教师精彩的讲解,幻想着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这样优秀的教师,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总之,短短的两周见习也让我体会到很多。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让孩子喜欢你十分重要,一个常常对孩子微笑的老师总能得到孩子的爱戴,孩子在她的课堂上也个性认真活跃。但是微笑并不代表放纵。树立威严是必要的,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要做一个润物无声的老师,在课堂上灌输人生道理,一点点启迪学生。而不是每一天让学生反读背名言警句,这是死板不深刻的。我们要理解我们的孩子,孩子犯错难免,不就应因此而动怒,最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犯的这个错误是有道理的,我们也会有针对地辅导我们的孩子。新课程提倡赏识教育,欣赏我们的学生,在值得表扬的时候表扬孩子,但是分批评,伤害孩子自尊。

        在我们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都一样的可爱,鼓励表现好的孩子,帮忙潜力弱的孩子,是我们的职责。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提高学习的兴趣,这尤为重要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看待成功和为学生带给了多少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上讲课时,我发现老师先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再出类似的题目给学生做,学生都能做出。对答案的时候,有些原先趴着听课本的同学因做对了一道题目而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启发我明白普通班的应根据课堂上所教的资料去命题。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了,就会在作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

       今天关于“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